新闻中心
在日常的微量核酸与蛋白质定量中,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测量不准确的问题。这有时来源于主观的判断,也可能因为与其他方法的对比。样品的定量结果与预期值出现一定偏差有时是正常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不同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的差异,如使用Nano仪器与Qubit的结果对比,即NQ比(具体可参考“每天都提核酸,听说过NQ比吗?”),或者使用紫外法对比HPLC的结果。而对于单纯的使用微量样品进行基于紫外法的定量,如果出现很大的偏差,则可能是由于设备、样品状态和上样操作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应当引起重视。
根据Implen对来自全球的超微量用户的长期追踪与统计,我们总结出了可能的四种大概率原因,希望大家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多加注意,轻松的使用超微量设备获得可靠的结果。
光程漂移
超微量设备由于光程漂移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占比为35%,是第一大可能因素。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性能下降,可能是相对普遍的,而对于超微量设备,较大的变数就在于光程系统的准确与漂移。各个品牌都会采用精密的光程设计,精确到微米级别,但随着设备的使用,细小的部件磨损或漂移也可能导致光程的偏差,进一步表现为测量结果的偏差。且这种偏差将会被放大,这是由于设备的光程虚拟稀释倍数造成的 – 吸光值测量结果需要乘以光程倍数,而同时误差也将被放大同样的倍数。
不同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光程切换设计,一些结构在切换的过程中将会产生机械切割,需要通过维护和光程校准,修复偏差,可参考厂家的说明书或维护指南。Implen所采用的真实光程技术:即锚定光程切换技术,采用电磁弹片的切换方式,在两个精确定义的光程间切换,无中间位置,可确保光程的准确性,而无需进行维护和光程校准。
混匀问题&浊度
样品的均质性是浓度测量的前提,由于混匀或浊度的问题导致的测量误差,可能性占比达30%。以正确的方式混匀样品,是测量前的必要步骤,可通过涡旋、离心、震荡、弹拨样品管等多种方式实现。一些特殊样品,枪头取样的位置不同也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如易产生浓度梯度或易沉降的样品。一些样品中具有一定的浊度,虽然可通过背景校正进行修正,但仍不能排除由此导致的测量误差,浓度测值通常会偏高,需要进行具体评估。在严格的场合下,可通过双波长或多元散射校正的方式进行修正。NanoPhotometer®具有浊度警告功能,可提示用户较差的样品质量和潜在问题。
样品&上样问题
有时样品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和上样问题一起达到了20%的误差可能性占比。如一些溶解在高盐缓冲液或在待测波长处具有吸收的缓冲液中的样品。在空白测量的时候,实际上引入了空白基线的不确定度,样品测值时可能会不稳定,甚至会出现负数。因此,样品成分要具备方法学适用性。如果确实存在一些具有共同吸收的成分,则需要具体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或降低置信预期。
一些错误的操作习惯,尤其是上样手法,将影响测量结果。如习惯使用枪头涂抹样品,这将导致样品过于平铺在样品台上,实际用于检测的样品量可能减少,无法形成液柱,或不满足实际样品体积。一些容易有气泡的样品,如溶解在甘油中的蛋白质样品,移液时应避免吸入气泡。黏度较高的样品可利用反向移液,避免吹出气泡。
样品蒸发
在一些场景下,样品蒸发的问题将产生可观的偏差。如设备放置在空调出风口,样品液柱不可避免的产生蒸发,将得到偏高的检测结果(但纯度比值通常不会改变)。一些设备如需在层流或生物安全柜中使用,将影响更大。因此,设备的放置位置需要遵循厂家的手册,避免这些外部因素影响(包括震动)。采用样品压缩法的Implen产品,采用封闭的检测环境,可避免测量过程中蒸发的影响,更可适用于微量样品动力学分析等应用。对于一些含有有机溶剂成分的样品,蒸发的影响更加可观,一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很大的偏差。
以上四类原因是导致微量分光光度计产生测量误差的常见可能因素,有时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测量偏差较大,充分了解设备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样品状况,有助于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优化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省心的进行测量。关于超微量的任何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德国IMP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