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使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时,结果通常以吸光值显示,并转换为浓度结果。而在一些使用场景下,客户习惯或需要用OD值表述结果,这两个物理量看似是一样的,都是对
物质吸光能力和吸光度的表征,但严格来讲却有一定的区别。
先说核心关系:
吸光值 (Absorbance, A) ⊇ OD值 (Optical Density, OD)

吸光值的定义
定义: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值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表示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
计算公式: A = -log₁₀(I / I₀)

OD值的定义
定义: OD值是吸光值的一种,通常用来衡量浑浊样品(如细菌细胞悬浮液、酵母培养液、颗粒物)对光的衰减程度。
计算公式: 公式与吸光值完全相同:OD = -log₁₀(I / I₀)
光的衰减机制: 在浑浊液中,光的减弱主要不是由分子吸收引起的,而是由散射引起的。细胞或颗粒将入射光向各个方向散射,导致探测器接收到的非散射光(透射光)强度减弱。OD值表述在微生物学中是常用的,OD600几乎成为一个标准。选择600nm是因为这个波长的光不会被培养基中的常见组分(如LB培养基)显著吸收,且对微生物的伤害较小。一些特殊的培养物也可用OD550、OD650等测量。而其他一些应用,如对颗粒物的散射表征也使用OD450等,具体方法学的建立可参考文献会进行方法学开发。


为什么在表述中经常混用?
1. 测量仪器相同: 两者都是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来测量的。
2. 计算公式相同: 仪器内部都是使用-log(I/I₀) 这个公式来计算并显示读数。
3.历史习惯: 例如在微生物学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OD”这个词,即使仪器屏幕上显示的是“Abs”,大家也心照不宣地称之为“OD值”。

当您测量的是澄清的溶液,并想知道其中某种溶质的浓度时,您测得的是吸光值。当您测量的是浑浊的细菌或细胞培养液、颗粒物悬浊液,并想估算细胞或颗粒物密度时,您测得的是OD值。虽然在日常对话中混用可能不会引起误解,但在严谨的科学写作、报告或实验记录中,使用准确的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